文章的内容大致是说,凤阳所的名利场,在整个大明而言,都是最特殊的存在。
这里永远被分为两个帮派,本地帮和外地帮。
从外埠调来的大多数大人们,往往位高权重。
可是本地帮在凤阳府的名利场里,根深蒂固,盘根错节,势力极大。
朝廷之前派林渊来做巡抚大人,其用意就是想打破,本地帮在凤阳府的一家独大。
可谁知,林渊一人势单力薄。
还未在凤阳府的名利场上大施拳脚,就被本地帮的大人们,联合整走了。
朝廷见林渊没有把差事办好,就又从京城里调来了范明来任巡抚一职。
从范明上任的几个月的战绩上来看,他可能还不如林渊强硬。
范明来凤阳府,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,对本地派的官员,并未实现降维打击,解决现在本地派在凤阳府名利场上,一家独大的局面。
好容易撕开个口子。
凤阳府的巡抚衙门同知黄维仁,被吏部调走之后,范明想要从外埠调一个自己人进来,以此来增加自己在凤阳府名利场上的实力。
可是袁大人从中阻拦,力排众议。
联合自己在本地帮的力量,把自己人贺弘文,扶上了巡抚衙门的同知一位。
最终,以本地帮胜出告终。
此次苏建仁的事件,从表面上看,在凤阳府的名利场上,并没有因此掀起波澜。
但其实内部,早已暗流涌动。
这又是一次凤阳府名利场上,本地帮和外地帮的斗法。
范明听说此事之后,早已责令相关大人调查此案。
他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想趁此机会,将铁板一块儿的寿州名利场一锅端掉。
以此将本地帮,占领的凤阳府名利场,撕开一个口子。
可是,袁震岂能善罢甘休,将寿州这么大的地界儿,拱手相让于范明。
本地帮早已商量好,他们联合起来要保苏建仁的周全。
范明光杆儿司令,看他能做出什么事情来。
凤阳府的名利场,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斗争,热火朝天。
最终为他们买单的,还是凤阳府的普通老百姓。
文章一经出世,便引起凤阳府读书人的一阵追捧和誊抄。
一时间,这一篇文章传到凤阳府的各个角落。
甚至连一些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,都在讨论此事。
在凤阳府的名利场上,到底谁属于本地帮?谁属于外地帮?
还有一些匿名的文章,直接将被凤阳府本地帮挤走的,外地帮的名单列了出来。
以此证明,凤阳府名利场上,本地帮的存在以及强盛。
这些文章一经出世,引发了很多人的追捧。
但是里面大多数说的话,都是无稽之谈。
比如范明想从外埠,调任一个凤阳府巡抚衙门的同知。
而袁震动用自己强大的关系网,提拔本地帮的贺弘文。
此事实乃荒谬之极。
但是有一件事情,这篇文章上说的很对。
那就是凤阳府的名利场上,确实存在本地帮和外地帮。
而且,暗地里暗流涌动,斗得如火如荼。
最近事情影响恶劣,触动了大明朝廷上最敏感的神经。
使得凤阳府的名利场上的环境,变得人人自危起来。
此篇文章,传到了范明到耳朵中。
他读完这篇文章后,当即暴怒。
他立刻召集凤阳府,从五品以上的大人们,来巡抚衙门里,讨论此事。
期间,众位大人最终做出几个决定。
其一,立刻派人,将苏建仁人捉拿归案。
唐明云在一旁伏案记录的时候,心中暗想,范明做这样的决定,确实有些违心。
他之所以在得知此事的时候,就派自己人去神山县调查此案。
是因为以范明的经验,苏建仁此人在神山县,恐怕不仅仅是收受贿赂,中饱私囊这么简单。
他身后,一定还牵扯着更多的贪腐案件。
如果以此入手,将这个案子细细审理。
一定可以在寿州的名利场上,撕开一个口子,拉一批贪腐的大人们下马。
按照正常的流程,范明想要做这些事情,需要人力物力支撑。
当然更需要时间。
可是现在看来,此事引发的,老百姓对于凤阳府名利场上的猜测,已经脱离了范明可以控制的范围。
听说,朝廷里的很多大人们也知道此事,也看过这篇文章。
范明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措施。
先把苏建仁捉拿归案,进行处置,尽快宣布审判结果。
给大明的老百姓一个交代。
如此一来,他只能放弃那些牵扯其中的贪官污吏。
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范明下此决定之时,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。
其一,此案并未水落石出,就着急逮捕苏建仁这一朝廷命官,有违大明律例。
其二,就算是此案水落石出,将苏建仁带堂审理,那也是知府衙门的事情。
巡抚衙门没有这样的权利。
范明这样做,恐怕会被有心之人,参他一个滥用职权的罪名。
其三,当老百姓们看到苏建仁被缉拿归案的时候,一定会拍手称快。
认为以老百姓自己的力量,拉下一个凤阳府的贪官,肃清了官场。
可老百姓不知道的是,也正是因为他们把苏建仁的事情无限放大,引起了朝廷的重视。
所以范明不得不将此案,尽快了结。
苏建仁的身上一定背负了其他的罪名。
很有可能因此逃过追究,甚至没有被查问出来。
而伙同苏建人犯案的一批贪官,也因此,免于灾难。
范明在巡抚衙门里一再强调,让各州县的知州,知县大人们群策群力。
动用身边一切可以活动的力量,阻止有关不利于凤阳府名利场上的言论,继续蔓延。
正在跳转到第93章 名利场上的帮派 - 大明狂相 - 下书网 ...,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[跳转]点击弹出菜单